logo
广告位招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机构 >耐火材料学会 >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5年08月13日 09:51 耐火材料网 耐火材料学会/文

中国耐火材料网

    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15年7月7-10日在江苏苏州成功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开发高端品种、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满足用户需求。"来自全国大专院校、特钢企业及设备制造商等11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高怀参加会议并致辞。会议组织代表参观了江苏永钢集团的电炉、转炉炼钢-连铸车间及轧材厂。

    参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特殊钢生产工艺、钢材品种与质量和特殊钢的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主任委员董瀚作了题为"高品质特殊钢技术"的报告,介绍了近年来特殊钢的应用领域及各品种产量情况,同时通过举例说明特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多种特殊钢品种,但仍有动车车轴与车轮、火电锅炉管等仍没有能在国内得到应用;未来特殊钢品种技术向高性能、易加工、低成本、高精度、绿色化方向发展,并强化材料生产与零件加工结合-定制钢材与零件技术;特殊钢生产工艺流程结构优化的方向受市场、技术、体制多因素影响,要在多尺度空间、时间、三大相变进行技术调控(液液相变-冶炼;液固相变-凝固;固固相变-轧钢与热处理)。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蔡燮鳌作了"浅说中国特殊钢发展"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特殊钢发展的历史及各阶段的特征、取得的进步,同时也介绍了各个时期特殊钢的标准变化。根据当今特殊钢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特殊钢发展需从市场经济角度,综观市场需求,综观行业发展趋势,结合本企业实际,优化生产流程结构,适当引进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发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装备,创一二个世界品牌产品,着眼未来走向世界,争取在短时期内使我们的特钢事业走向世界前列。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刘宇作了"关于特种合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指出,特种合金在军工、国防、航天、化工和石化等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我国目前特种合金钢发展和生产都没有形成规模,大多需要进口,跟我国特殊钢发展严重不匹配,建议目前国内特殊钢生产企业以及国家进行大力支持和投入,年产能在2万t以上的特种合金企业,在生产工艺和经营模式等都需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尽快缩小我国特种合金领域与国际先进企业在综合实力上的差距。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雷建中在"我国轴承钢冶金质量提升急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轴承钢生产企业众多,生产规模也较大,但大多属于中低端产品,关键主机轴承仍需大量进口。并提出目前在轴承钢品种质量提升方面要切实保证实物质量一致性;使非金属夹杂物细小、均匀、弥散分布;进一步改善碳化物不均匀性;减少热轧盘圆表面脱碳层深度;以及在现有工艺装备条件下,实现奥氏体晶粒和碳化物颗粒双细化(控轧控冷工艺研究);开展B、D类脆性非金属夹杂物与轴承接触疲劳寿命定量评价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轴承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等,是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东北特钢集团张晓军专家在"高品质模具钢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报告中指出,我国模具钢不仅品种少、规格不全,而且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好,因此缺乏市场竞争力。东北特钢在产品研发方面特别关注基础数据挖掘,推进数据营销工作,模具钢产品已经形成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冷作模具钢、玻璃模具钢等系列化产品。在发展方向中提出应该发展国产粉末冶金工模具钢产品,重视合金工具钢国标的修订,进一步加速我国模具钢生产水平。

    钢铁研究总院刘正东专家在"用于超600℃超超临界火电的新型马氏体G115耐热钢及其钢管研制"的报告中,主要介绍了自2007年以来钢铁研究总院和宝钢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的用于超600℃燃煤电站的G115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研究和试制进展,该钢在620~650℃温度段具有优异的组织稳定性和持久强度,其持久强度是P92钢的1.5倍,同时其抗高温蒸汽氧化腐蚀性能优于P92钢。在不久的将来,G115钢将大批量进入市场,取代P92钢,且很可能将马氏体耐热钢的使用温度上限从620℃拓展到650℃,使600℃/623℃/623℃和610℃/630℃/630℃参数电站具有技术和经济上的竞争力。

    北京科技大学朱荣教授主讲了电弧炉炼钢洁净化冶炼技术,他提到近年来电弧炉炼钢处于下降趋势,与转炉相比有废钢价格高、终点不容易控制、炼钢成本高等缺点, 目前只有特钢棒线及高碳及高合金特钢、小批量是电弧炉炼钢优势。目前在电炉开发的洁净化炼钢技术主要有电弧炉复合吹炼技术及CO2精炼技术研究以及生产、成本和质量监控等技术软件的开发。

    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作了"电渣冶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的报告,他指出,电渣冶炼优点:洁净度高, 尤其是非金属夹杂物细小弥散分布;无明显的宏观成分偏析、无缩孔、疏松等铸造缺陷;组织均匀、细化,微观偏析很小;碳化物均匀细小;冲击韧性高,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等向性高;焊接性能好,尤其是低温焊接性能。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大气下元素的氧化和增氧;钢中增氢;成分和组织的偏析。目前开发了基于导电结晶器双回路的电渣定向凝固技术和基于导电结晶器双回路电渣双金属焊接技术;电渣重熔空心锭技术以及加压电渣重熔技术等。

    上海大学任忠鸣教授介绍了上海大学在电磁冶金方面的研究,并介绍了离心中间包电磁净化技术,工业试验结果:T[O]去除率是常规的2~3倍;大于10μm夹杂物被去除;1t/min钢水处理量;大于7包钢水连铸;耐火材料侵蚀较少。电磁场控制凝固技术中对连铸初始凝固和弯月面行为控制,可减轻振痕和裂纹缺陷;细化晶粒,均匀组织和成分。同时还对电磁制动技术和电磁旋转水口技术进行了研究,充分显示了电磁场在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唐新民作了"非调质钢锻件定制技术简介"的报告,指出非调质钢锻件采用局部强化加整体冷却的工艺方法可以达到定制锻件的作用,换名话说就是对锻件可以进行指哪打哪;非调质钢锻件定制技术可以满足各种长把、轴类、形状复杂的汽车锻件的技术要求。非调质钢锻件定制技术可大大降低锻件表面与心部的硬度差,保证汽车锻件能够满足各种状态下的服役条件。

    北京科技大学张立峰教授对特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基础和控制进行研究发现,采用Al脱氧方式生产的F40MnVS非调质钢洁净度较高,氧化物夹杂数量较少,尺寸较小。铸坯中硫化物数量较少,但面积较大,对此可适当提高钢中的氧含量,形成更多细小弥散的氧化物核心,改善硫化物的形态,使产品具备更好的切削性能。同时他还特别分析了在喂钙线过程中,根据热力学相图,夹杂物形成类型和大小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建议企业不能盲目地喂钙线,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热力学计算,达到控制夹杂物的效果。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赵学博作了"高速线材工艺技术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他针对目前我国高线生产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仍需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产业链全流程发展模式不够等严峻形势,提出必须以工艺技术转型升级为核心,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开发高端产品;提高自主创新及研发能力; 集成引进,学以致用;研究支撑技术发展,配合产业升级;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无人轧制,以提升我国线材生产的水平。

    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王剑志教授作了"高品质特殊钢立式连铸生产流程新技术"报告,指出立式连铸机有利于夹杂物上浮,可生产高洁净度特殊钢; 同时采用立式连铸对铸坯不弯曲或矫直,避免产生一些裂纹,减小疏松和减少偏析;但同时立式连铸机也存在设备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他还提出在特殊钢生产领域通过比较采用立式连铸机优点要远远大于其缺点。

    北京科技大学黄运华教授对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该平台经过5年的建设和运营,已经为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科技需求,共开展了多项专题服务,涉及钢铁、航空航天、电力、石化、电子、交通等多个重大领域。

    9日上午还有来自科研院所、学校和企业的部分代表进行了会议交流。9日下午的答疑和讨论会上,来自各企业的代表就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及特钢发展关注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主要还是希望我国特钢发展思路上要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结合下游用户做好产品延伸加工,提高特钢生产质量,稳定特钢产品性能,真正生产出能满足我国各行业需要的高品质特殊钢。(来源:中国金属学会网站)

 

 

广告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