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耐火材料网】
我国钢铁工业在经历了10余年的快速扩张发展之后,与国民经济同步开始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进程。当前,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应该如何调整?以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首钢京唐")为代表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8月18日,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就上述话题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
作为钢铁行业的资深专家,徐匡迪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先后在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上海工学院、上海机械学院、上海工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担任过上海市市长等职务。1995年,徐匡迪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不管是在钢铁行业,还是从事政务工作,徐匡迪一直心系钢铁,已经为钢铁行业奉献了近60年。
记者:当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徐匡迪:钢铁工业是我国一切工业的基础,无论汽车、家电、船舶、航空航天都离不开它。因为钢铁是目前为止人类所使用的材料中最物美价廉、可以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材料。此外,钢铁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再生利用,且损失较小。
钢铁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主要是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就必须有产业的支撑。而城市中的道路、房屋建设都要消耗大量钢铁材料。前几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钢铁工业对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从2002年开始的。在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我国的钢铁产能从2亿吨增加到8亿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已经达到了10亿吨。但各地仍有在建项目,造成了产能的严重过剩。我认为,其中有3个历史原因不容忽视。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钢铁短缺的国家,钢铁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希望做大做强。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只有19万吨的钢产量。当时钢铁短缺主要是因为装备制造技术上的不足,新型、大型企业的装备基本都须要引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从引进到消化吸收,经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飞跃。如今,1座900万吨的钢厂从设计到建成总共只需要2年~3年的时间。以首钢京唐为例,其实际建设时间在两年左右,93%的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生产技术基本上都是国内研发的。但由于过去的短缺给钢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在技术快速发展之后,都在拼命地扩张规模,总觉得市场供大于求是短时间的。
第二,钢铁企业普遍都在等其他企业先调整,自己不肯主动进行调整。很多钢铁企业都认为,谁先主动调整谁就会吃亏,认为国家不会看着这么多产业工人失业、这么大的企业垮台。
第三,每一个钢铁企业都希望具备所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比如汽车用冷轧板,我国原本主要依赖进口,宝钢率先实现了突破,再后来鞍钢、武钢、首钢等企业都能够生产了,形成了现在供大于求的局面。钢铁企业应该专注于自己所在区域市场最需要的品种,应该专注于将几种有特色的产品做到业内领先。
记者:中国钢铁工业的调整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
徐匡迪:从国际上看,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然后经济恢复到常态、钢铁工业过剩调整这样一个过程。调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减量调整。典型的案例是欧洲钢铁工业的调整。在二战之后,欧洲各国都进行重建,当时法国、德国等11个欧洲国家的钢产量超过2亿吨,仅德国的钢产量就达到8000万吨;现在这11个国家的钢产量只有不到7000万吨,德国也仅有4000多万吨。欧洲的钢铁工业花了20年的时间,进行了痛苦的减量调整。在欧盟成立后,进行了货币和金融政策的统一,对钢铁行业不再提供新增贷款,并收紧原有贷款。同时,当时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对于关闭工厂的企业给予补贴。日本的钢铁工业也经历了减量调整。新日铁系统的高炉数量从过去的14座减少到目前的9座,并对工厂实施了专业化整合。最近新日铁又和住友金属进行了新一轮的联合重组。减量重组是钢铁工业调整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规律。
另一种是涅槃重生。典型的案例是北欧地区的钢铁工业。历史上,北欧地区瑞典、挪威、芬兰的钢铁工业曾非常发达。他们通过环保、法律的手段来限制钢铁工业的发展,限制钢铁企业的排放、用水、土壤污染等,从而实现了钢铁工业的结构性调整。目前,北欧的钢铁企业大多只生产特殊钢,并且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如瑞典的SKF(斯凯孚)集团主要生产轴承钢,阿维斯塔主要生产不锈钢,山特维克主要生产硬质合金和核反应堆材料。
目前,这两种类型的调整在中国钢铁行业都已经出现端倪。
宝钢和广钢的重组就属于减量调整。上海市压减了宝钢不锈、罗泾COREX工厂共700万吨产能,广东省压减了广钢和珠钢共1000万吨产能,合计压减了1700万吨产能。在此基础上,宝钢在湛江东海岛新建一座900万吨的践行循环经济、近零排放的钢厂。同时,中科炼化的一家炼厂也位于东海岛,双方可以互通有无,将钢厂的煤气作为炼厂的热源,并将焦炉煤气中的氢提炼出来用于加氢炼油。这样的调整,使上海市和广州市的环境负荷都降了下来。
首钢的搬迁调整则属于涅槃重生。在首钢搬迁之后,北京市将不再发展钢铁工业。实际上,北京对首钢的感情很深。但是,当时在申办奥运会和首都非核心功能纾解的背景下,北京面临着是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首钢的搬迁调整为北京解决环境问题、落实城市功能定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钢铁工业要转型,说到底,就是要从过去依靠要素投入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既包括技术上的创新驱动,也包括组织结构上的创新驱动。钢铁工业不能再按照过去那种不断扩大投资、扩大规模、增加产量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来解决。无论是减量调整还是涅槃重生,实际上都是创新驱动的内涵。
中国钢铁工业的调整,预计还要花10年~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记者:首钢京唐的先进性和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匡迪:首钢搬迁调整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钢铁工业生产流程。这个新流程并不是要照搬哪个国家、哪个企业,而是要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首钢京唐的建设采用了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这一流程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经济的。其核心思路是将钢铁企业原本单一的钢材生产功能,转变为具有三大主要功能的平台,一是优质钢材的生产平台,二是能源高效转化的工业园区,三是大宗废弃物消纳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工厂。
从首钢京唐的实践来看,基本上实现了当初的设想。
第一,首钢京唐用电基本上全靠自身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产生,用电的自给率达到96.2%。首钢京唐炼1吨焦可以发电100千瓦时,炼1吨铁可以发电50千瓦时。其用电成本远低于工业用电价格。
第二,首钢京唐实现了粉尘近零排放,将全部粉尘密闭起来进行布袋除尘。在工厂里看不到烧结厂的灰烟、焦化厂的蓝烟和转炉的黄烟。这些粉尘被收集起来后,其中含铁的粉尘进入烧结厂循环利用,非铁粉尘与高炉水渣混合起来用作水泥熟料,具备年产30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目前,考虑厂区土地的使用等因素,首钢京唐没有投资建设水泥生产设备,而是将熟料卖给冀东水泥厂。
第三,首钢京唐的炉渣、炉尘等废弃物全部实现了循环利用。首钢京唐可从炉渣里回收铁、从烟气除尘设备里回收氧化铁,换算为铁,每年约可回收50万吨。
第四,首钢京唐实现了能源的梯级转换利用。高温的煤气用作燃气轮机的燃料,燃气的尾气通过余热锅炉转变为蒸气继续发电,最后形成100摄氏度的低温废气则用于海水淡化,这对于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而言非常重要。
综合来看,首钢京唐在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记者:首钢京唐这样的先进钢铁项目如何实现先进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徐匡迪:一个新的钢厂,从建设投产到达产达效总要有一个过程。首钢京唐在此前两年多的生产正常化过程中,主要适应了两大变化。
一是适应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的理念。过去的钢铁生产过程是一种间断性的生产,高炉出铁是不考虑后道工序能否消化的。严格地说,这并不是按照流程工业的规律来组织的。而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采用"一包到底"技术,铁水入包之后不倒包直接进行脱硫,然后进行脱磷、脱硅,再到转炉里进行脱碳。这一流程讲究的是以匀速的节奏,连续性地考虑如何组织生产。此外,要实现能源的梯级回收,能源的调度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电厂要24小时连续工作,但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的产生都是间歇性的,如何调整这些能源的热量、温度,使其实现持续、均衡供给,是生产连续的关键。这些都要靠能源调度中心来进行。
在刚开始的时候,首钢京唐的许多操作人员还不适应这些理念。经过长时间的调整,目前,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连续性的流程,并将其与后面的连铸连轧连成了一体。
二是适应5500立方米大高炉的生产正常化。首钢原本的高炉是2000立方米,首钢迁钢的高炉是2500立方米,而首钢京唐的高炉是5500立方米。大高炉的炉膛大、风口多,解决如何把高炉"吹透"的问题是顺行的关键。在这方面,首钢摸索了很长时间,并组织了全国的专家进行攻关。现在首钢京唐的高炉指标已经非常好,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3吨/(立方米·天),在全世界的大高炉中绝无仅有。
像首钢京唐这样的先进钢铁项目要展现出其竞争力,必须依靠自身的适应和调整,才能实现在各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下都能生存的目标。到现在为止,首钢京唐的设计理念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其流程也已经被证明是先进的。目前来看,首钢京唐的生产运行已经基本稳定。我相信,以首钢京唐当前的品种质量和经营管理情况,至少像现在这样保持微利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解决财务成本过高的问题,首钢京唐将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当然,首钢京唐目前还没有将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的先进性100%地发挥出来,在一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首钢京唐的产业链还可以进一步延伸,目前的首钢京唐还仅仅是个钢厂,对于上下游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其高炉水渣可以用于制造优质材料等;首钢京唐应该具备的3个功能中,"大宗废弃物消纳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废钢回收利用、废塑料用于炼焦、高炉喷吹硬塑料粉等社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还有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余地;首钢京唐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也具备进一步扩大和商业化的价值。
在生产稳定顺行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首钢京唐的盈利能力还将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来源: 中国冶金报,记者:陆闻言 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