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热点关注 > 正文

2014“转型发展·钢铁强国之路”高峰论坛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钢实践研讨会举行

2014年08月26日 16:06 耐火材料网 xxb/文

中国耐火材料网

    8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首钢总公司和中国冶金报社共同举办的"2014'转型发展·钢铁强国之路'高峰论坛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钢实践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理念,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解析首钢搬迁调整建设京唐公司,并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总结实践经验,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借鉴,探索中国钢铁工业的强国之路。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原国家冶金局局长蒲海清,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吴溪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副会长王晓齐,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苗治民,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武钢集团总经理马国强,鞍钢股份总经理王义栋,中国钢研科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才让,太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河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王新东,山钢集团总经理陈启祥,本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沙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陈晓东,渤海钢铁集团总经理严泽生,泰山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王守东,中天钢铁集团常务副总裁高一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克敏、屈秀丽、王利群,中国冶金报社社长、总编辑陆闻言,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陈贵民,以及来自企业、协会、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的领导、专家、企业家、行业精英等300余人出席论坛。

    首钢总公司领导靳伟、徐凝、何巍、王毅、张功焰、梁宗平、赵民革、顾章飞、刘建辉及首钢各有关部厅领导和四地钢铁企业、矿业公司等从事技术研究、产品管理的相关人员出席论坛。王天义、王晓齐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论坛。

    刘振江首先在致辞中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对论坛的举办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钢铁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相结合,与创新驱动相结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与化解过剩产能和治理污染相结合,做起来并不容易。首钢搬迁完成了世界钢铁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调整,首钢京唐公司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也因此开创了曹妃甸工业园区,不但积累了钢铁升级的经验,也经历了刚搬迁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市场考验。首钢搬迁调整的经验,可以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及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我国大钢铁基地建设提供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钢铁工业转型发展中的一些困难。钢铁工业的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转型发展需要智慧,需要奋斗,需要政府和社会支持。

    徐匡迪作题为《创新驱动促进钢铁业转型发展》的主旨演讲。他以首钢京唐公司为例,讲解了建设资源可循环的绿色钢铁厂的三大功能:优质洁净钢生产平台;高效能源转化、梯级利用的工业过程;各种固体废弃物和粉尘充分利用的、近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他说,在各工序高效化生产的基础上,京唐公司建立起全流程高效快节奏的生产体系,余热蒸汽近零排放,用发电余热建设国内最大海水淡化厂,固体废弃料循环利用,全流程实现节能减排,成为能源转换型的节能钢铁厂。他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举世震惊。

    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原有依靠生产要素低廉(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吸引外资,从而争取国际市场空间的路子已日渐狭窄,同时国内环境、资源的约束则更加严峻。因此,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并使发展速度回落到合理的区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凡是经济发展速度回归合理区间并以最终消费为主要动力时,钢铁工业都会出现产能过剩。在此前提下,无利或亏损运营将是"常态"。钢铁企业的经营理念也要从做大规模转向全生产链的工艺、技术创新,努力做低成本运营来保持生存条件。钢铁工业的新一轮"洗牌"--削减过剩产能在所难免。这将是在政府主导下,市场发挥主要作用的"减量重组"(如宝钢和广钢的重组)模式,或以环境容量,用水"红线"为制约的"涅槃重生"(如首钢搬迁调整)模式。不论是哪一种,都必须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具有三大功能的绿色钢铁厂。

    王毅代表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靳伟作题为《践行钢铁强国之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主旨演讲,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转型发展·钢铁强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介绍了首钢的思路和做法。他表示,首钢搬迁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国家第一个批准钢铁业整体迁出大城市,真正向沿海发展,涉及国家、地方、企业、职工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首钢京唐公司与先期启动的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首钢冷轧公司相继建成投产,总体技术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搬迁调整的新钢厂、新布局、新优势基本形成,促进了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首钢京唐公司通过探索规律、加强管理、全面推进达产、达标、达效,到今年5月份已全面实现盈利。这表明京唐公司的综合优势正在逐步发挥出来,表明中国人能够建设和驾驭好世界一流水平的钢铁企业,为实现钢铁强国梦迈出了新的步伐。首钢通过搬迁调整,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的优化布局调整、自主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北京市与河北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环境治理,促进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对建设钢铁强国、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首钢更应在区域协同发展上有所作为,更应在区域环境治理上有所作为。首钢要积极发挥更重要作用,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平台和纽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吴溪淳作题为《探索中国钢铁行业脱困图强之路》的主旨演讲。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对当前钢铁行业的严峻形势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要靠改革创新探索中国钢铁强国之路。他指出,解决中国钢铁行业脱困图强的问题,只有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才能实现,两者缺一不可。一是必须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当前最重要的是严格税收征管和严格环保执法,建议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步伐。二是深化国有或国有控股钢铁企业改革。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国有钢铁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和国有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的相关思路,增强控制力和市场影响力。

    殷瑞钰以《论曹妃甸钢铁基地的设计思路》为题,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的设计思路。他指出,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理论研究遇上了首钢搬迁的实践机遇,为建设临海钢铁基地与循环经济示范区进行了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以实现三个功能为目标,即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高效转换功能、大宗废弃物处理-消化和再资源化功能。同时,在设计上必须建立起动态-有序、协同-连续运行的概念。他表示,首钢京唐公司是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的集成技术研发平台,是新一代"三个功能"钢厂的工程示范,实现了"氢"的分析和高值利用、"海水淡化"与化工利用、"煤气回收"与发电利用、炉渣加工与建筑利用,以及低能阶余热与社区供热利用。

    会上,马国强、王新东、严泽生、王义栋分别以《加快调整优化推动转型发展》《建立适应行业新常态的经营发展模式》《加快渤海钢铁转型发展迎接行业"新常态"》《城市因"钢铁"而不同--鞍钢在沿海基地的实践》为题,介绍了转型发展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家李拥军就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走向做了专题报告。他们在发言中给予首钢搬迁调整很高的评价。认为,首钢搬迁调整是我国钢铁行业为实现转型发展和钢铁强国梦而进行的有效实践和大胆探索,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代表着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同时,首钢搬迁调整也体现了首钢人奉献、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表率,具有明显的示范意义。

    8月23日,参加高峰论坛的领导、专家学者来到京唐公司,先后参观考察了指挥中心、5500立方米高炉、2250热轧生产线、第三冷轧分厂、海水淡化和成品码头。干净整洁的厂区、先进的工序、有序的管理、高效的运输,给各位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认为,首钢京唐公司积极探索现代化大型装备和先进工艺运行规律,充分体现了"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定位要求和建设目标,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工厂,成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

    论坛的召开受到国内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冶金报》《科技日报》《中国企业报》《中国证券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首都建设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到会进行了重点采访报道。总公司党委副书记何巍就首钢转型发展的有关问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