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招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行业动态 > 正文

第七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2014年12月17日 11:15 耐火材料网 耐火材料分会/文

耐火材料网

    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七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于2014年12月13~14日在北京科技大学胜利召开。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维才等领导到会。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致开幕词,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维才致欢迎词。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赵沛、专家委员会主任仲增墉、副主任李文秀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钢铁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冶金青年奖获得者、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决赛选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投稿作者以及其他冶金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师生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施设和秘书长张波分别主持。 

    本届青年会围绕"创新创意,青年先行"的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主要内容有: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大会特邀报告、学生会员活动站启动仪式、往届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代表与青年对话、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决赛、青年学术分论坛(炼铁、炼钢、轧钢)、网络模拟炼钢体验活动和比赛、青年联谊活动等。

    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赵沛宣读了"关于表彰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及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决定"(表彰决定附后)。随后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通过影视短片对每位获奖者做了简介,北京科技大学的徐科教授和天津钢管的孙宇女士分别代表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大力发展学生会员是徐匡迪理事长积极倡导推进的一项工作。本次会议举行了学生会员活动站授牌启动仪式,选取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河北联合大学作为首批学生会员活动站单位,由王天义常务副理事长亲自授予他们活动站牌匾,并表达了对学生会员的殷切希望。今后学会将通过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和其他奖项,资助优秀学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等形式,激发青年学生参与学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内容。 

    新当选的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作了题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的大会报告。干勇理事长结合中国工程院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介绍了工程科学发展的新特点、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等,对比了主要国家的制造强国指标,总结了我国重大工程和科技的成绩和差距,通过3D打印、动力机车等实例重点介绍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最后干勇院士还简要介绍了特种材料现代制造业的应用及实例。干勇理事长的报告深受与会青年科技人员的欢迎,使他们看到了今后努力奋斗的广阔前景,鼓起了大家从事钢铁行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十足劲头。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作了题为"顺势、变革、发展-转型升级发展思路"的大会报告。李新创院长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今年的钢铁形势,包括产量、价格、布局等,他认为我国钢铁工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上了新台阶,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面临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价格低迷等困境,建议要通过淘汰落后、节能环保、合理的产品结构、改进创新机制、建立公平的财税竞争环境等手段转型发展。最后李院长寄语与会青年科技工作者,钢铁行业的科技创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青年要多做事,快成长。

    宝钢研究院的张丕军院长做了"钢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技术发展展望"的大会报告,简要介绍了钢铁新流程和新工艺,对宝钢的COREX3000和薄带连铸进行了重点介绍,提出了智能化、绿色化和产业链一体化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激励冶金青年的积极进取和爱岗敬业,会议安排了往届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代表与青年对话,对话由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施设和副主任张立峰主持。邀请了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毛新平、北京科技大学闫晓强教授、武钢研究院工艺所主任陈令坤、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院长何安瑞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张梅教授作为往届获奖者代表,谈了自己在科研和工作中的体会和心得,代表们针对科研工作中的迷惑积极提问,获奖代表们发自肺腑的一一认真回答,气氛非常活跃。

    会议第二天举办了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决赛。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辛兵、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天森、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唐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王久和等分别出席并担任了决赛专家评委。中冶京诚公司董事长施设主持了该活动。比赛共收到327份参赛作品,其中270份来自企业、57份来自高校。经评审委员会评选并公示无异议后,产生一等奖14个,其中企业组11个,高校组3个。决赛旨在从14个一等奖中通过自我陈述、专家问答并评分的方式评选出3个特等奖,其中企业组2个,高校组1个。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的代表参加了高校组答辩,来自鞍钢、武钢、宝钢、中冶京诚等7家单位20余名青年参赛选手参加了决赛答辩。经过现场答辩,来自首钢的郭之明、鞍钢的金百刚与他们的创新项目获得企业组特等奖,来自东北大学的刘超、张莹的创新项目获高校组特等奖。期间,通过提问和质疑,不断碰撞出创新、科学的智慧火花。 

    会议第二天还并列安排了炼铁、炼钢连铸和轧钢三个分论坛。三个分论坛主要以特邀报告为主。

    炼铁分论坛由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建良主持。首先,张建良教授做了题为《高炉炼铁燃料的若干新评价指标》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更适合炼铁生产实际的原燃料检测指标,有益于帮助大家进一步掌握影响高炉生产的关键;随后,东北大学储满生教授做了题为《低碳高炉炼铁热点技术研究与展望》的报告;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生产厂长王宝海做了题为《绿色钢铁,绿色鞍钢》的报告;重庆大学吕学伟教授做了题为《铁矿粉烧结工艺润湿现象研究》的报告;宝钢研究院炼铁所所长毛晓明做了题为《对炼铁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报告;武钢股份有限公司陈令坤主任做了题为《今年武钢在高炉过程自动控制领域的进步》报告;首钢技术研究院赵志星教授做了题为《低成本烧结技术探讨》的报告;北京科技大学马富涛老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炼铁领域的应用实践》报告;安徽工业大学春铁军老师做了题为《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二噁英减排研究进展》的报告。期间,来自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8位代表也做了精彩的宣讲报告,并由专家评选出优秀论文。

    炼钢连铸分论坛邀请北京科技大学张立峰教授、首钢京唐公司朱国森工程师、东北大学王强教授、中南大学王万林教授、宣化钢铁公司王宏斌工程师、宝钢研究院阮晓明首席、武钢股份条材总厂赵中福首席作特邀报告,来自首钢、宝钢、武钢、青钢、河北钢铁集团、梅钢、泰山钢铁等多家钢铁企业以及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上海大学、河北联合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的老师、学生、工程师、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参会。大家认真聆听了各位知名教授的精彩讲座,并在会上针对炼钢研究问题展开积极探讨,场面十分热烈,反响很好。本次炼钢连铸分会参会代表都获益很大,盛赞金属学会为广大冶金青年搭建了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在理论水平上有很大的提升,更借助冶金青年学术会议的平台与同行沟通交流。对推动我国冶金青年炼钢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东北大学王强教授和中南大学王万林教授为两位优秀论文的获得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聚焦、系统、前瞻”这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轧钢分论坛,本论坛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何安瑞院长的策划主持下,邀请了武会宾、邵健、周鹏、杨霄4位专家作专题报告,论坛气氛热烈,交流坦诚,与会人员均认为这是一次学术交流形式的有益尝试。"聚焦"--本论坛只研讨汽车和管线用的先进板带材料的生产技术,针对性强,论题聚焦,从而使参会人员有的放矢,黏性大增,整个论坛期间没有休息,也无人离席,会后还讨论不止。"系统"--研讨内容涵盖了大家对汽车和管线用的先进板带材料所有的关键点,包括产品性能、关键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具体的质量分析和管理工具,还对当前板带轧制领域最热的热点之一:表面检测技术进行了剖析,并介绍了北京科技大学在表面检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前瞻"--武会宾还对超级贝氏体钢和混晶组织材料的性能和在汽车和管线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比对和展望。最后,与会人员都表示,这种针对性强、实用、无保留的交流希望能继续举办。 

    为了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师生参加学术交流,本次青年会免收会务费。会议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和高校青年师生积极参与和响应。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本单位青年投稿,经专家评审,从183篇来稿中,精选了107篇论文在《中国冶金》杂志以增刊形式出版。会议内容丰富精彩,与会代表均表示受益匪浅,表示以后会多多关注学会组织的会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