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析与预测
(一)主要下游行业生产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产能过剩的影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低价格、低效益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耐火材料的主要下游行业均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2014年底,粗钢产能已达11.6亿吨,全年新开工项目2000多个,投资增幅尽管有较大幅度降低,但仍累计完成投资811.14亿元;水泥行业2014年建成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54条,又新增熟料产能7000多万吨;电解铝现有3500万吨产能中落后产能已不多,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将对市场产生又一轮冲击。近年来,主要下游行业产能利用率均在75%左右,有的行业可能更低。2014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仅70.9%。
从目前市场需求看,国内市场对大宗原材料消费已进入峰值弧顶区,国内粗钢近三年表观消费量分别为6.7亿、7.7亿、7.4亿吨,已呈现了缓中趋降的态势。因此,预计在新常态下,原材料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及导致的低价格,低效益的经营局面将长期存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2014年,虽然经济效益略有改善,但整体盈利水平仍然较低。受益于铁矿石、煤炭价格的大幅下降,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利润304亿元,增长40%,但销售利润率只有0.9%,仍处于行业最低水平;石化工业实现利润7652亿元,同比下降8.5%,其中炼油下降幅度最大,同比减少69%;建材行业实现利润4770亿元,同比增长4.8%。从利润构成来看,下游深加工产业占比加大。如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同比分别降低12.4%和13.7%,但压延加工同比增长11.6%;建材行业中水泥制品、轻质建材、隔热材料和卫生陶瓷等利润增速均高于12%,但总体利润水平在低位徘徊。
2、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
到2014年末,钢协会员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258.30亿元,同比增长16.06%;应付账款净额4559.63亿元,同比增加5.97%;企业财务费用也持续上升。2014年钢铁、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1%、21%和20%,钢铁行业财务费用是利润的三倍之多,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进一步加大。
国有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的境况值得大家关注。钢协老会长吴溪淳同志在民营与国有钢铁企业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指出:"钢铁协会会员企业中,62.5%产量的国有企业借了84.1%的债,地方国有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费用在期间费用中占比较大,企业债务负担沉重,钢铁行业基本失去了在股市的融资能力。"2014年有色金属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仅占全行业的6.5%,亏损额占全行业的67%,铝行业国有骨干企业亏损额占全行业净亏损额的90%以上。
(二)耐材行业经营状况
2014年,通过对58家耐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调研显示,耐材产量(含部分耐火原料)1114.38万吨,同比增长0.7%;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54.25亿元,同比增长3.44%;销售收入利润率4.27%,比全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低1.64个百分点,总体处于相对平稳运行状态。经营效果有所改善,平均利润增幅较大,主要是重点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面下降,亏损额降低所致。58家重点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面12.07%,同比下降3.23个百分点,亏损额1.74亿元,同比减亏1.07亿元,同比降低38.14%。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应收货款持续上升,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2014年末,重点企业应收货款总额128.56亿元,同比增加9.37亿元,增长7.86%。其中应收货款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11家,占18.97%;增长30%以上的7家,占12.07%。应收货款下降20%以上的企业仅有6家,占10.34%。资金问题仍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问题。
2、耐材市场向优势企业倾斜,生产企业经营效果分化明显
经相关地方协会调研显示,到2014年三季度,耐材主产区近60%的中小耐材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58家重点企业中,盈利企业51家,盈利额15.13亿元;亏损企业7家,亏损面12.07%,亏损额1.74亿元。其中实现利润同比增加30%以上的企业17家,占51家盈利企业的33.3%,占58家重点企业的29.3%。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0%以上的企业12家,占重点企业的20.69%。
(三)2015年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联合国2014年12月发布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高于2014年的预计速度(2.6%)。其中预测东亚国家增速最快,将达到6%;美国经济前景良好,将达2.8%;欧元区经济增长仍不稳定。
国际钢铁协会2014年10月发布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增长幅度能继续保持2014年增长2.0%的水平,将达到15.94亿吨。
2015年,随着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系列政策的细化落实,特别是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国内原材料需求总体有望保持稳定。但在宏观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形势下,受产能过剩的影响,有些行业增速会进一步放缓,特别是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面临的困难较大。中国钢铁协会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产量将保持2%~3%的增长。
对此,耐材行业应继续坚持市场导向,生产经营策略要适应市场变化,严格控制生产总量,坚决实行以销定产。生产经营中要密切注意以下问题。
1、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经测算,目前我国耐火材料的需求量占全球耐火材料需求总量的65%左右,仍是耐火材料销售的主导市场。虽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但由于主要下游行业均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都已进入峰值弧顶区,国内耐材市场需求将呈现波动趋降的运行走势。
(1)主要下游行业产能增速将加速下降
近期工信部印发了《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其中第一部分第一条明确规定:"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严禁以任何名义备案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必需坚持等量和减量置换原则,制定并公告产能置换方案,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要实施减量置换。"这意味着主要下游行业的产能增速将快速下降,基建用耐火材料的市场需求也将同步减少。
(2)单位产品耐火材料消耗将逐步降低
随着耐火材料的品种研发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单位产品的耐火材料消耗将逐步降低。到目前为止,钢铁行业整体承包耐火材料消耗已下降到15kg/t钢左右;新干法水泥窑用耐火材料消耗已下降0.5kg/t熟料以下;浮法玻璃窑寿命也基本达到了八年的水平。
因此,国内耐火材料市场需求将呈现波动趋降的态势。但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耐火材料消耗的重要市场。各生产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市场变化中找机遇,谋发展。
2、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2014年,全球粗钢产量达16.37亿吨,同比增长1.1%。主要产钢国家除乌克兰产量大幅下降17.1%,土耳其和巴西小幅下降外,其它国家产量均有增长,特别是韩国、俄罗斯和印度分别增长7.5%、2.6%和2.3%。
2014年我国耐火原材料出口贸易额又一次突破30亿美元,达33.30亿美元。其中耐火制品出口量186.23万吨(不含不定形耐火材料出口量),同比增长5.27%;出口贸易额15.34亿美元,同比增长9.73%,比出口量增幅高4.46个百分点,综合平均价格同比增长4.24%。
2014年进口我国耐火材料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 单位:万吨
国家
|
韩国
|
日本
|
印度
|
越南
|
印度尼西亚
|
出口量
|
26.24
|
21.40
|
18.18
|
9.54
|
6.82
|
*备注:我国耐火材料对以上5国出口量82.18万吨占耐火材料出口量的44.14%。
碱性耐火制品出口量99.87万吨,占耐火制品出口总量的53.63%。主要出口去向见下图。
*备注:以上五国出口量占碱性耐火制品出口总量的51.30%
铝硅质耐火制品出口量72.17万吨,占耐火制品出口总量的38.75%。主要出口去向见下图。
*备注:以上五国出口量占铝硅质耐火制品出口总量的49.83%
其他耐火制品出口量14.16万吨,占耐火制品出口总量的7.6%。主要出口去向见下图。
*备注:以上五国出口量占其他耐火制品出口总量的50.11%
各耐材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在稳定和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努力拓宽国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扩大出口量。
3、自觉规范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耐材市场几乎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耐材的市场竞争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竞争(民进国退);
(2)2000年~2010年,由于国内高温工业快速发展,耐火材料需求量快速增加,主要是新兴耐材企业、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竞争;
(3)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耐材市场逐步向优势企业倾斜,主要表现为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
市场向逐步规范的方向转变,是我们进一步整合和规范耐材市场秩序的极好机遇。这就要求耐材生产企业,特别是大型优势企业在市场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通过企业间的协商合作,合理整合现有市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达到互惠共赢的整合效果。
4、资金压力和汇率风险对行业影响突出,生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美国已于2014年11月起结束了量化宽松政策,市场普通预期美联储2015年中期开始加息,这将直接推动美元走强,会增加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跨境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企业汇兑损失风险加大。同时,国内银行系统仍然会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规模;加之大量的应收货款难以回收,耐材生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将更加突出。对此,耐材生产企业要严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特别是要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把资金管理上升到影响企业经营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应收货款的回收工作,每年末与欠款单位核对陈欠款数额并出据确认,确保陈欠款在法律诉讼时效内。对"降点付款"单位的失信行为要坚决抵制。
从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看,催收货款比到银行融资货款更重要;搞好市场整合,提高经营质量比扩大企业规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