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成分对镁铝尖晶石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作者:张锦化 吴红丹 刘学新
作者机构:
分类号:
卷号:
期号 : 2023 年, 第9期
关键词: 成分,镁铝尖晶石,结构,性能,影响
内容简介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成分的富铝镁铝尖晶石固溶体,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Rietveld结构精修方法对固溶体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Al3+取代[TO4]四面体中的Mg2+,同时在[MO6]形成阳离子空位,形成富铝尖晶石。建立了固溶体成分与晶胞参数的线性关系,晶胞参数随富铝尖晶石中Al2O3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四面体中T-O键长随晶胞参数增加而下降,八面体中M-O键键长保持稳定,即晶胞参数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四面体位置Al3+半径与Mg2+半径差异导致而不是阳离子空位的增加。

采用高温原位XRD方法研究了固溶体的热稳定性和晶格热膨胀行为。室温-1 300 ℃,富铝尖晶石固溶体的热膨胀系数相近,均超过10.0×10-6/℃。随着Al2O3含量增加,八面体[MO6]中阳离子空位增加,晶格畸变增加,反应活性增加,对M2+固溶能力增加,用于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对抗渣侵蚀性能有利。但高铝富铝尖晶石固溶体热稳定性较差,在1 200-1 300 ℃就会发生脱溶,形成刚玉和固溶度相对较低的富铝尖晶石。

以不同成分的富铝尖晶石固溶体粉体为原料,经成型、1 750 ℃常压烧结制备了尖晶石陶瓷,采用激光闪射法研究了陶瓷的导热性能。随着Al2O3固溶量增加,由于Mg2+、Al3+质量、半径的差异,同时形成了阳离子空位,晶体结构内部点缺陷增加,引起强烈的点缺陷散射效应,使得富铝尖晶石固溶体的导热系数随之明显降低。

 

作者简介:

张锦化,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石矿物材料学专业。主持和参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校企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及《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期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5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项(其中11项已授权),合作编著出版学术工具书《矿物X射线粉晶鉴定手册(图谱)》1部。主要研究方向:硼化物微纳米粉体制备研究;刚玉-尖晶石耐火材料原料开发;热障涂层材料;碳化硅基耐火材料及陶瓷材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