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政策法规 > 正文

刘炳江:222家钢企已启动超低排放改造

2020年05月22日 08:56 耐火材料网 yll/文

中国耐火材料网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决胜之年。我们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5月15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推动全国222家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

    全力推动钢企超低排放改造等工程

    刘炳江表示,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刘炳江进一步表示,2020年大气治理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在三大重点区域基础上,加强对东北地区、蒙宁陕晋交界地区、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等区域的关注;将秋冬季作为PM2.5重点管控时段,将夏季作为臭氧重点管控时段,发布实施《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

    他同时表示,要实施重点治污工程,积极推进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NOx(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大重点行业VOCs和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控;全力推动“2+26”城市平原地区农村完成煤改清洁能源、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和大宗货物运输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等三大工程,既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蓝天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

    刘炳江介绍了2019年我国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治理工作中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是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持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累计达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发布VOCs无组织排放、制药工业以及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基本建成VOCs排放标准体系,1.2万家企业完成治理任务;推动全国222家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

    二是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降低。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7.7%,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增至23.4%,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重点区域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基本清零。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盖,2019年完成散煤治理700多万户。

    三是“公转铁”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2%,这是铁路货运占比连续12年下降后,持续3年增长;京津冀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6.2%;全球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建成通车,年运输能力达2亿吨。沿海主要港口的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2019年金属矿石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1%。

    四是开展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圆满完成,其中“2+26”城市、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超过10%,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超过30%;3个区域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均为近3年最好水平。

    五是分类施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对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按照排放绩效分A、B、C三级,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被“2+26”城市列入减排清单的企业共10.7万家,其中豁免企业1万家,在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的同时,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六是摸清了重污染天气成因,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启动

    刘炳江指出,自蓝天保卫战工作开展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些目标都是阶段性的,全国所有城市PM2.5浓度都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明确地说,蓝天保卫战还会继续打下去,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也在制订之中。

    刘炳江透露,我国现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据介绍,专项规划将主要围绕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来设计目标,既突出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满足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和美好生活的期盼,又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空气质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进行对接。同时,近几年我国臭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规划中会针对臭氧的两项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设计减排目标。

    在重点举措方面,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管控的空间、时段、行业领域和污染物,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二是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对工业炉窑和VOCs综合治理提出了专门要求;三是进一步研究完善“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四是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关阅读